新闻中心
您当前的位置 : 首 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快报

about shui zhiyuan

走进水之源

新闻资讯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行业快报

城市洪涝灾害如何治理?从河道清淤公司的视角为你阐述

2021-08-05

2021年7月17日到22日,河南省出现了极端的特大暴雨,郑州、新乡等多个城市城区发生严重内涝,聚焦社会广泛关注。任何防洪排涝体系都有设计标准,极端超标准暴雨产生的灾害是不可避免。洪涝灾害不存在根治的说法,类似郑州这样的极端暴雨,放在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是“看海”。

1.超标准降雨是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我国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偏低。近年国内城市暴雨频率高、强度大、历时短、范围集中的特点越发凸显,遭遇超标准降雨的机率提高。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最大1h降雨量达到201.9mm,突破我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198mm),郑州国家观测站最大日降雨量达624.1mm,接近该站年平均降雨量641mm,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天下了将近一年的雨。以标准偏低的洪涝防御系统应对极端暴雨洪水,必定力不胜任。因此,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偏低和城市极端暴雨是造成城市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2.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洪涝防御能力被动下降城镇化快速扩张过程中,原有的农田、绿地、水系(池塘、河道、湖泊)等透水、蓄水性强的“天然调蓄池”被占用、填平,被不透水的“硬底化”水泥地面所取代。郑州市从2000年到2021年,不透水面积从373km2增加到了1147km2,增加了2倍以上,另外郑州古代至少有3个超级大的湖泽(西边荥泽、东边圃田泽、五里堡南仆射陂湖)发挥调蓄作用,随着城市发展这些调蓄湖如今基本消失。原本标准偏低的城市洪涝防御系统能力将进一步下降,加剧城市洪涝灾害。

3.城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未充分考虑自身洪涝风险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系统,一旦因洪涝而遭受损害,会在系统之间形成连锁反应,间接损失甚至超过直接损失。郑州某医院、重要供电设施防洪标准偏低,在2021年暴雨期间陷入瘫痪,导致大量先进医疗设备损坏、大规模停水、停电。

4.城市洪涝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在灾害发生时,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是最后一道防线。目前城市洪涝应急管理仍存在明显短板。首先,暴雨洪涝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特别是对极端暴雨的预报精度仍偏低,预警主要依靠大规模短信群发、网络消息推送、电视广播轮播等手段,未精准明确风险位置、发生时间和危险程度,对市民安全出行、人员避险转移和防灾应急抢险提供的支撑有限。其次,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可操作性差,且都是作为单独的存在、联动性差,特大灾害来临时无法及时、有效采取措施,无法充分调动足够的资源来解决危机。

IMG_20210704_091056.jpg


洪涝灾害的治理时空跨度广、实施过程复杂、资金投入较大,通常需要进行整体规划,而后分步、分批、分块实施治理,规划作为治理措施实施的重要依据,需要在结合问题的类型、复杂度,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等基础上,进行通盘考虑,以确保规划能够引领治理、落地见效。结合洪涝灾害治理规划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洪涝灾害治理规划的原则要点。

1.适度超前原则

适度超前就是要求规划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洪涝灾害治理的相关规划。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率为30%~70%之间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当前,我国城市化率为60%左右,这表明我国城市化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国家向2035年远景目标迈进,城镇化和城市更新改造都将进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这要求当前洪涝灾害治理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前瞻性,更多地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城市基本需求。

另外,在规划中不但要重视“硬措施”,还要重视“软措施”,例如过去规划建设的一些城市水利信息化管控系统,在当时是超前的,从长期来看,这种超前引领了城市发展,适度超前,要辩证地把握“超前”与“适度”的关系,“适度”应该是在地域特征、技术适应性和适配发展规划等方面较好地匹配,“超前”则应是在问题治理水平、发展水平和技术迭代等方面充分考虑现实的情况下有所“拔高”。总的来说,适度超前的规划原则,需要规划者高超的专业水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而非不顾现实情况的跨越阶段的超前。“适度超前”的规划有时虽可能增加一定投入,但如果从全时段、长远过程来看,因为占领先机和避免了重复低效投入,反而是更经济的。

因此,在洪涝灾害治理规划中,要大胆地应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创新引领实践,实践反过来又促进创新。河南清淤河道厂家,郑州河道清淤施工,新乡河道淤泥清理

IMG_20210704_084557.jpg


2.分类施策原则

对于超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其特点是人口多、产业强、财政实力雄厚,因此在洪涝灾害治理规划上,把防洪治涝保障放在第一位,还要把再生水回用、新型节水推广放在重要位置,把消除黑臭水体、防治洪涝和保障供用水有机统一起来。

对于一般省会城市,特点是人口比较多、行政层级在区域内最高、资源吸纳力强,对于这类城市,重点是处理好防洪治涝与周围城市水资源供给的关系,以更多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创新带动,促进周围城市共同防洪治涝,走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对于多数地级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本质特征,是否具备上马大型防洪治涝工程的条件等,多措并举,推动一部分区域先行先试智慧水利新技术、黑臭水体治理新方法等,以点带面,多点发力。

3.系统谋划原则

系统思维是洪涝灾害治理规划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正是由于洪涝灾害自身的复杂性和解决洪涝灾害的迫切性,要求洪涝灾害治理规划一定要秉承系统思维,进行系统谋划。

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系统谋划。洪涝灾害的本质是水循环失衡,城市水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无法较好地匹配,表现为洪涝、黑臭水体、缺水等问题,因此要从统筹的角度,抓住问题产生的本质,从“水循环”和“社会侧”两端系统谋划洪涝灾害的治理规划。

要从水文循环的角度系统谋划。从空间上看,城市是流域上的一个斑块,城市水循环是流域水循环的一个区域性环节,因此,解决洪涝灾害,要放眼流域水循环全过程来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把城市作为流域生命共同体的一部分,以更系统的过程、更广阔的视野来系统谋划洪涝灾害治理。

4.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洪涝灾害治理不仅需要经济、文化和制度等方面非工程措施,而且需要大量的工程措施,如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等,长期以来通常采用的是大集中、大系统模式,需要大量的基建投入。对于洪涝灾害治理而言,要在洪涝灾害系统诊断基础上,建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工程设施体系,以支撑系统的高效建设与运行,发挥系统的最大效能。

对于雨水系统,要通过各种尺度的设施体系协同配合,统筹考虑不同尺度设施的功能和效应,将集中排水设施和分散蓄滞设施相结合,包括源头径流减控微型绿色基础设施、排水泵站管网等小型设施、河湖调蓄等中型设施和外洪控制堤防等大型设施等,形成分散式设施与集中式设施有机结合、“微—小—中—大”设施协同配合的雨水排水工程体系。

对于污水系统,要在现有的大收集、大处理系统基础上,考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做到污水就地处理、再生水就地利用,降低污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规模,减少污水处理和回用过程中的碳排放,支撑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实现。

IMG_20210704_090514.jpg


  • tel.png

    公司电话:

    177-2153-7783

  • email.png

    E-mail:

    2764049806@qq.com


  • fdizhi.png

    公司地址:

    南京市鼓楼区缤纷商业广场1幢69室


  • ©2019 南京水之源疏浚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32284号 管理登录
    关注我们 微信 客服